开云体育在线-羽毛球战术革新取得奇效,引发战术热潮

  中国运动员在奥运赛场的抢眼表现,无疑将带动新一轮全民健身热潮,也会对百姓身边的公共体育服务提出更高要求。然而,一个摆在眼前的现实是:公共体育场所匮乏,困住了市民运动的手脚。

  本报记者连日来调查发现,近七成受访者认为目前公共体育设施“僧多粥少”。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如何“螺蛳壳里做道场”,确是一道难题。不过,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各地涌现出一些经验做法,为甬城的夏天增添了许多运动的身影。

  宁波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近年来虽然新建了部分体育设施,但总体而言供给不足,跟不上群众井喷式的需求。为了让更多宁波市民享受公共体育服务,下一步将做好增量文章,同时盘活存量资源,让百姓身边有场地、有活动、有组织。□通讯员 毛一波 朱尹莹 记者 任元俊 樊莹

  如何“螺蛳壳里做道场”?

  违章建筑整改后变球场

  “看这里,快传球!”每当夜幕降临,海曙南门街道柳锦社区西面的足球场灯火通明,许多球友相约在这里激烈拼杀。

  尽管去年3月才投入运营,但这个球场在附近一带已经小有名气,4个笼式足球场成为周边居民运动健身的好去处。

  相比新建小区,很多老旧小区居民,想找一片开阔的运动场地都很困难,更别说专业运动场馆。柳锦社区作为老小区,拓展室外活动场所可谓“螺蛳壳里做道场”,这个足球场又是咋盖起来的?

  “以前这里曾是一家违建玻璃厂房,环境脏乱差,还存在安全隐患。”柳锦社区党委书记沈红娟道出了背后的故事,电线乱拉乱接,垃圾随处可见,成了典型的消防“三合一”场所。2014年经过整治,拆除了违章建筑。

  拆后的土地做什么?考虑到小区周边没有大型活动场所,居民锻炼只能到河边空地或马路边,南门街道通过多方协商提出了改造方案:由柳锦体育服务部向萧甬铁路责任有限公司租用土地,投资建设足球场,18:30-22:30收费经营,其余时间供居民免费活动。

羽毛球战术革新取得奇效,引发战术热潮

  闲置厂房“变废为宝”

  空地、废弃厂房、仓库等这些存量土地,一旦利用好,发挥的作用可是不小。

  位于环城西路的“羽航体育旗舰中心”,最先是由旧厂房盘活而来。宁波羽航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10月,早已是宁波民营体育界的“航母”。去年4月,它将原富邦集团的闲置土地盘活为“羽航体育旗舰中心”,馆内设计21个标准羽毛球场地、5个乒乓球场地,场馆地面均采用专业塑胶地垫,并首创了宁波市唯一一家拥有VIP专属空间运动区的运动场馆,是目前宁波市最高端的会所式羽毛球运动场馆。

  “高端和公益兼顾,才可能把盘子做大。”公司负责人水文梁告诉记者,虽说羽航在宁波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只有做好公益类,扩大全民健身面,才会推进产业进一步发展。他介绍,从2014年10月开始,公司推出早场年卡,每年600元,每天从7时30分开放到11点,主要面向场所附近居民。

  水文梁表示,因为场馆早场时段是淡季,这么一来,一方面场馆保本之余可略有盈余,另一方面可进一步培育羽毛球健身市场。

  “当前,单纯依靠政府力量难以完全满足群众健身需求,我们还需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海曙区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羽毛球战术革新取得奇效,引发战术热潮

  存在问题

  公共体育设施有很大改进

  但场地供给不足问题仍然突出

  记者从体育部门了解到,十二五期间宁波市本级共完成新建、扩建体育场地设施项目12个,鄞州网球中心、鄞州游泳中心、海曙文体中心、镇海绿轴体育公园等一批场馆投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群众的健身需求。

  除了大型体育场馆外,打造“健身路径”,增加百姓身边的运动设施,也是体育部门近年的工作重点。健身路径,就是小区里供居民做些简单运动的健身器械,目前已经覆盖所有城乡社区和行政村。“这类器械以前因为经常损坏,受到市民诟病,今年我们建立起报修平台和巡查制度,市民投诉比往年少。”

  不过,宁波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坦承,虽然近年来公共体育设施有很大改进,但场地供给不足问题仍然突出。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显示,宁波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61平米,高于全省1.48的平均水平,但还远远满足不了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而且面临诸多问题。

  比如,统筹规划不到位,原本可以整合的资源没有充分整合,一些新建的大型公园和绿地没有同步规划布局体育健身设施,事后成了布局盲点。

  比如,一些开发商受经济利益驱动,对新建小区没有按标准配套体育设施。还有,场馆经营活力不够,一些改革创新的探索流于简单化,导致短期行为和公益缺失;学校场馆开放动力不足、缺乏刚性约束和可持续开放保障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要如何做

  小区配建运动场

  公园绿地也要利用起来

  宁波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做好增量文章,同时盘活存量资源,让更多宁波市民享受公共体育服务。

  一方面,继续加大政府投入,位于城西的老年体育活动中心即将投用,在建的奥体中心一期项目以及未来新游泳训练中心的开建都将发挥作用。“浙江省已经提高了人均场地面积目标,宁波在十三五期间也要继续保持前列。”

  另一方面,除了政府投建大型场馆,小区配建的运动场将是很好补充,能就近解决居民的运动需求。不过,这需要国土、规划、建设、城管等多个部门支持协作,体育部门将努力参与房产开发的前期规划和验收环节,重抓小区配建场馆的落实。

  他表示,建好新场地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开发利用好既有场馆资源。首先,加强规划、利用闲置土地合理布局,在土地资源紧张的城区,盘活边角料地带、废弃厂房仓库等地块。

  其次,据相关统计显示,一座城市75%左右的体育场馆资源分布在学校。目前,宁波六区符合条件的学校已经100%向社会开放。下一步,将配合教育部门,加大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力度,推广第三方运营模式。此外,目前的公园绿地虽然不少,但基本以“看”为主,下步要力争让公园绿地“动”起来,把体育健身元素融入公园或打造体育主题公园。这位负责人还提出,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拥有较好的体育运动设施,下一步将通过签订共享协议方式,争取这些单位内部的运动场、游泳馆向市民开放。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